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做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傅勇杰:

听完各位老师、各位专家说完很受启发、很有感触,我感觉咱们都是同行之间有些感触体会都是相通的、相近的,甚至于还是相同的。我觉得咱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两个之间确实是有关系的,首先可持续发展持续是从一个时间上面的最基本的延续,中国的建筑30年可能就算长得了,相信各位没有没出过国的,包括我也走马观花的看过人家国外的真正可以称为可持续建筑的小别墅、小木屋,几十年、上百年、二百多年甚至于有的像奥地利的市政厅六百多年的建筑现在仍然在用,这个可持续是应该表现在时间的寿命。我们很多的建筑15年就被炸了、比如一座大桥20几年被炸了,这些怎么能谈的到可持续呢?大家说了很多很多,但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属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不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北欧、西欧哪些国家,实际上从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根本就没有办法比。无论从历史文化的背景包括咱们思想的艺术形态、国家的建国历程、战争等,这些方面真的是差的太远太远。

讲到绿色建筑,2006年国家建筑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下来2008年行业标准医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了,现在又是建设部有重新有一个报批稿,就是绿色医院的评价标准里面很多的内容比较相近,都是按照五大领域——规划、设计、设备、环境和管理,基本就是这五项,但是现在执行起来确确实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筑招标的时候业主、甲方就限定绿色建筑标准来实施,现在绿色建筑标准是建设部按照全国范围发的,但是很多地方标准据我了解山西这方面做的比较超前,好像在2009年太原市就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绿色医院的规范,那么每一个地方和国家的标准不一样,你做哪里的项目你肯定按照那里的地方标准去要求,现在我们所做的80%的标准基本就是被动性执行,缺乏主动性,但实际上细分起来比如做一个一星项目,入围不是很困难,但是要提高就不容易了。那么实行绿色建筑是否真正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确确实实是这样。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来讲,我个人对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对比较悲观一点,我觉得为时尚早。对此,首先要解决意识形态、观念、国家体制,这方面包括现在开车开5.0排量的车那不是土豪行为么?这些西方国家三十年前的观念我们现在依然奉若神明。所以说这方面的东西观念上还是差得比较远,用标准、规范去执行就是被动的。为什么项目要审批、审批要达到哪些条件、不达到条件就建不起来,这真是任重而道远的,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可持续也好包括绿色建筑也好,这种根本上的东西现在差的还是比较多的。

刘飞:

刘飞,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比较同意您所说的,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经常参加讨论会关于绿色建筑一般都会开成控诉会,控诉社会行为、控诉政府职能、控诉大家的节能意识,其实我经常在想这个东西我们特别难去改变,就是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现在只能想办法少做坏事。其实我觉得做建筑永远都是在做坏事,绿色建筑就是把这个坏事做的少一点、对环境的影响小一点,所以说有两点包括刚刚您说的北京执行最低标准,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特别苦恼的一件事就是需要去评标大量的一星建筑。为什么呢?因为市政府发了一个文件,如果达不到一星级建筑标准是不能建设项目的,所以开发商就只能去参评一星标准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一星级,然后一星又得过施工图的详审,等于又得去详审又得去评星级,造成了人员的浪费,然后又走了一个形式,把绿色建筑弄成了纸面化的工作,所以就显得很苦恼。

其实我就把关注点放到了后面,因为刚刚您说咱们是对比规范,一星的绿色建筑能叫绿色建筑吗?但是这个东西确实比我们常规的东西稍微提高了一点,如果真的能够大面积按照这个标准真真正正建出来而且符合当时设计的理念,这样我觉得对于中国建筑行业也是件好事,也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所以我同意您的观点,基于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况、政府职能现况、包括大家的意识行为现况,我觉得如果一线城市能够按照这个把一星建筑都做好,其实是往前迈了一步,我之前比较纠结所的问题是后续的验收和检验,政府既然设定了这个门槛,不能只是假设,用这个标准将楼盖好了之后,它的后续运营标准也应该跟上。其实所有的评价系统都有运营标识,包括LEED、The existing building现有建筑运行标识等,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做的好坏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否则的话现在政府大力推广好多的设计院设计的工作其实就是地标,缺乏让真正大家潜下心来研究做的好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把后面把关的事情做好就是一大幸事,所以这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另外,从设计的角度来讲,绿色建筑主要是以设计为主,主要还是停留在研究工作和设计工作,在我们这里一直推崇一个理念就是泛绿设计,就是一谈到绿色建筑大家先想到的是有成本的增加,但是一些被动性的设计包括一些可持续的设计涉及到文化、交通等很多东西可能和成本没有关系,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即便甲方不点名要求把这个建筑做成绿色建筑,那么我们也要求他们考虑绿色建筑或者是可持续建筑等所要求的建筑,在不增加甲方成本或者极少成本的情况下把一些特性融到建筑设计之中,这样对我们的建筑设计会有一个促进,我们把它叫做泛绿设计。

齐浩:

原来我在建筑技术公司觉得标准也不是很完善,但是在那时候做过好多二星、三星的项目,我是以咨询工程师和销售来介入这个项目的,政府也得支持,所以也不怕花钱,当然发改委是有控制的,就是也能达到这个设计标准但是在过程中还不是想象的那种绿色,结果还不是绿色的,所以我就是特别希望以后就是能有这么一个平台。我是学建筑的,我不同之前几位说的应该考虑方方正正的结构,外国尤其是几百年的建筑,每一个建造的时间也是超过上百年,每一个建筑背后都凝聚很多东西。我特别希望有这么一个平台,比如说一个甲方特别有钱给你提供一个平台让你敞开了去做建筑,我这个东西就是被动性的,零能耗就是能节省很多的能源,外观也不要考虑结构的问题,只要结构能实现的都可以去想。首先可持续性的外观肯定是可持续的,我永远看到它都是漂亮的,即使是百年建以后它还是好看。第二,因为我觉得第一次投入即使再大,如果分摊到几百年以后它也不见得大了,如果真正有这么一个机会,不计成本地做一个绿色节能低碳的项目而且能给城市带来一个美好的感觉,让大家视觉可以享受这个几百年的建筑,这是建筑师的梦想,我觉希望以后绿色建筑能变成这样。

刘飞:

可持续发展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经济是脱离不开的,脱离开经济这个东西是不可持续的。

王教授:

他可能表达的是稍微强化了一下自己的愿望,其实他想要的是一种传统的建筑,同时它又是可持续的建筑。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我觉得这个比较符合你的这种要求,我们在做的珠海项目,业主要做一个LEED铂金级绿色建筑,但实际上甲方毕竟是一位私营的企业,就算是不计成本,在实施过程中也是要顾虑成本的。其实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规划的方式,实际上也做了很多通风的装置,它是可改变的,冬天是什么样、夏天又是什么样。然后整个结构做了一个疏通的模拟,还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几次的调整改变了风场的情况,所以建筑整个制冷的需求大大的降低了。本身这家公司是做幕墙的,他们做了呼吸式幕墙,是业主自己研究的,风循环降低了很多制冷量,最终做完了以后整个立面、主板、控制能源的投入每平米耗电量只有40到50每瓦。

原来我们说建筑的好与坏包括立项的时候说项目节能、节地有多少,有的建筑节能、节地可达到80%、85%,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虚的东西。同类的建筑每平米的能耗都在80每瓦左右,结合装修的标准,使用的标准定位的是高档写字楼,当时我们也在说增量成本不要太高,最后算下来成本没有提高多少。上周我们去SOHO的时候去和他们讨论其他的事情,其实也说到了类似的情况,就像我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可能会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所以我觉得未来还是有很多希望的。

齐浩:

外国建筑师的介入导致中国建筑师整个位置的提高,原来给的是高级理发师就是价格合理,现在感觉就是讲持续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业主给予很大的权利他才能做这件事,中国的建筑有一天建筑师有权利了,那么各专业也会配合,我觉得中国建筑会越来越好。

甄健生:

甄健生,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院长

我们今年已经参与了中国建筑技术中心的项目,项目在北京顺义区,是中国比较大的建筑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米。这个项目里面是要求申报LEED认证,有这方面绿色建筑的要求,我们作为室内设计方会根据绿色的要求尽量选择绿色材料。对于绿色材料的选择,我们在内部运用了GRC和生态木等环保材料,它们本身就是可回收的。我觉得这些材料基本上能够满足新型建材环保,可持续性的这些特点。

大家都在探讨可持续性,我们今年的设计学术年会是在首钢进行的,这里面就像798一样,里面有很多工厂都没有拆掉,我觉得这种老旧厂房如果不用,可能就会很浪费。但是给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使用途径,那么它就是可持续性的,它又能接着被使用了。所以我觉得建筑应该是从长远的角度、空间的营造或者是空间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综合性的,那么现在好多建筑做大的幕墙、异形建筑,我们通过调研,比如博物馆,确实是形体很好看,但是从运用方面它好多内部的空间都是不好用,好多能耗方面是在浪费,这些东西除了形态好看以外好多都是不节能的,但是好多社会层面上都在追求这些东西。因为我是做室内设计的,和建筑是分不开的,也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材料,包括建筑的节能等等,所以建筑是需要全方位来衡量的。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建筑设计清水爱派北京建工集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